在当今时代,很多人在离职或下岗后选择走上个人IP之路。尤其是很多互联网人因为对行业和业务的熟悉,选择转型财经自媒体IP。但在当前自媒体的繁荣下,做个人IP之前需要解决这三个桎梏。
1、金融IP 不仅要送鸡蛋,还要送母鸡。一位英国读者写信吵着要见钱钟书。钱先生回信说:吃了鸡蛋心情好,何必去见下鸡蛋的母鸡呢?鸡在哪儿?
在古典时期,所有的创造者交付的都是鸡蛋本身,不管母鸡本身是否美丽。
在互联网IP时代,尤其是短视频、直播时代,创作者不仅要配送鸡蛋,他们本身也成为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算法偏好下,后者甚至占据更高的比例。
记得2008年暑假的时候,我在大学图书馆读一些经济管理类的期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业界将“网红现象”称为“眼球经济”,并将其视为一种偶然、小众的现象。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分配已经从人工编辑、筛选演变到算法时代。人们突然发现,在算法的驱动下,铺天盖地的流量可能会像中彩票一样打击一些业余爱好者,人人都可以成为明星。
流量抽奖出现后,所有内容创作者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种“流量红眼”。看到这么多不如自己的人,用流量抽奖来换取收入,他们都跃跃欲试,觉得自己一定比别人强。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流量思维需要以算法为导向来打造。算法的背后是大脑的认知病毒。职业创作者想要走这条路,会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偷了鸡丢了米,还可能赔钱。这位女士再次失去了她的军队。
2、专业做金融IP的三大流量桎梏
我曾经有机会和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业内知名经济学家讨论内容创作。我谈到的现象之一是为什么那些流量最高的人很少是专业人士。
当时他给出了三个流量枷锁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
一旦打造了流量金融IP,就不需要合规和法律事务,他就会将自己与行业隔离,不再属于专业圈子。
我非常同意这一点。
每一个背景雄厚的金融IP,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体量之王。在胡安王的世界里,强者受到尊重。在普遍对实力的仰慕之下,鄙视链却十分严重。一旦有人犯了错误,成为笑柄,就很难立足。
撒切尔夫人说:“掌握实权就像是一位女士。如果你必须提醒人们尊重你作为一位女士,那你显然不是一位女士。”金融IP也是如此。如果你不能在出道时达到巅峰,不断创下新的高度,而是要不断地用你过去的荣誉和成就来提醒普通人你很牛,那么在同龄人眼中,这就会成为自我——尊重。自嘲又引人发笑。
在财经内容创作领域,“宣扬阴谋论、迎合民粹主义、制造对抗、煽动情绪”的连续四招固然能带来流量,但一旦走上这条路,业界就会将此人视为破产的学术人格和一根韭菜。收割者从此彻底失去在业界立足的资格。
仔细一看,最熟练使用“四连招”的人本来就不是正经的学者,自然不怕被学术界嘲笑。也有一些人离开了自己的职业,从行业大佬转型为职业网红。他们自然不怕业界的批评。
绝大多数有专业背景的金融IP只把自媒体当作副业。当然,他们也不敢冒着主业失业的风险去牺牲副业。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面对交通,穿鞋的害怕赤脚,戴脚镣的也敌不过轻装出行的。
第二个枷锁是“知识的诅咒”。
一旦一个人熟悉了用各种专业知识来表达世界,这些术语就成为他的拐杖,形成路径依赖。如果没有这些术语,他就会失语。
当他熟练地用这些术语来表达时,他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给大多数观众造成了人为的认知障碍。其他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也不想当场花太多脑力去理解。它很快就会溜走,自然就成为算法眼中的“烂作品”。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你必须先认识到“诅咒”的存在,才能解除诅咒。
如果一个站在山顶俯瞰大地的人想要向站在山脚或山腰的人描述山顶的风景,他无法想象山脚下的人如何理解山顶山。这确实影响了他的表达能力。要求。
解决方案是用更通俗的术语来润色引导词。术语不应超过总内容的10%。应该用大多数人已经知道的概念来代替和解释新概念。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为了与不懂的人兼容,他们必须每句话都挑出单词,并花时间简化、具体、口语化。这从表达效率上来说是非常低效的,自然比用口语要好。人们必须加倍努力。
但这却是让“流量算法之神”高兴的表达方式。
第三个桎梏是“缺乏讨人喜欢的性格”。
写一篇好文章是一种纯粹的脑力劳动,但拍一个好的短视频、做一场精彩的直播不仅需要脑力劳动,还需要调动情绪和表现,需要大量的情感劳动。
平台算法之神鼓励的情感劳动主要来自于“讨人喜欢的性格”和“讨人喜欢的表现”,提供情感价值。
这些金融专业人士中有不少是学术大师、学术大师。与纯粹的脑力劳动相比,他们几乎没有对手,但他们要放下自己的身体去取悦陌生人和素未谋面的普通人,确实很难。
一是做不到,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
二是不愿意做,认为靠才华谋生,而不是出卖灵魂;
三是做不到。做了之后,会更难被原来的专业圈子接受;
直播本质上是一个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或者娱乐服务业。
秀女郎也属于娱乐服务行业。他们对人性有着大师般的把握。他们堪称情感劳动世界的先天圣体、掌管情感劳动的古希腊之神。如果这群人上线的话,无论他们说什么,几乎都会自动立于不败之地。
IP直播时,一脸严肃的中年油腻男和D罩杯财经女主播争夺流量。在平台算法大神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当一个职业者同时拥有这三个桎梏时,基本上就意味着他不会受到“平台流量大神”的青睐。只有不断突破束缚,才能有发展机会。
总之,当流量越来越像彩票一样,对于只懂得创造而不懂运营的专业人士来说,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友好。
3、算法残酷破解:流量抽奖导致运营杠杆激增
从事创意工作的人都知道,爆款产品往往是一种玄学,而爆款产品的负责人就是一个很新的“平台流量大神”。
破天的流量就是破天的财富,所以所有的创作者都在祭出自己的祭品(作品、标题、封面、选题)祈雨,希望能赢得“平台流量之神”的青睐,雨落雨流。
为了防止创作者猜测雨的规律,“平台流量之神”将算法放入黑匣子中,有时有效有时失败。
许多擅长运营、创建账户的人开始利用各种操作手段来提高杠杆,试图暴力破解“流量算法之神”的秘密。
第一个技巧是原封不动地复制流行的标题;
既然别人可以用这个祭品求雨,那我就用同样的祭品吧。流量算法之神一定会喜欢它。
第二个技巧是使用不同的标题多次发布相同的内容;
为了防止好内容被不好的标题拖累,你应该用赛马的方法,一次射多支箭,探矿井,寻找出路。
第三招,一百个账号发几百个帖子,暴力破解,饱和攻击;
既然流量就是彩票,那么,如果别人每天只抽一张彩票,而我每天抽100张彩票,我中奖的概率是不是比别人高100倍呢?
这种大力创造奇迹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降低每张彩票的开奖成本,而在AIGC 的帮助下,这根本不是问题。
目前,在文字自媒体和短视频自媒体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个人管理数百个账号、每天发布数百条内容的做法。对于文字来说,是AIGC,对于短视频来说,就是一次讲3个小时,然后剪成300多段。一段30秒的长切片短视频在一个平台几十个账号上批量发布,总是有点击率。
当然,流量抽奖也会有很大的弊端。
一方面迎合了人性的弱点,对很多严肃的创作者来说是向下的、不友好的;
另一方面,流量算法增加了随机性,削弱了经典自媒体时代创作者与订阅者之间的强链接。保障工资变成了浮动绩效。流量神的鞭子同样打击着每一位创作者。骑在牛和马身上。
表面上看,算法的随机性让新账号有机会爆红,但对于很多主打脑力劳动的专业创作者来说,却降低了历史辛苦劳动的威力。
一般来说,认真的创作者在完全算法驱动的平台上会吃很多苦头。相反,人工编辑审核、人工分配流量的平台更合适。
4。结论
新时代的财经自媒体,不仅仅是鸡蛋之间的竞争,更是母鸡形象的竞争。专业金融IP在追逐流量时存在三层桎梏。再加上它不擅长操作,所以处于天然的劣势。因此,对于专业的金融IP来说,如果背后没有强大的运营团队,扬长避短的最佳策略不是专注于一个完全由算法驱动的平台,而是专注于人为干预,一个地方可以形成有保证的流量和长期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再去一个算法驱动的平台去抽奖。这是一种保持直立的令人惊讶的可行方法。
本文最初由@张看山发表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许可证。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人人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链接:https://europeancup-wager.com/post/459.html
--EOF--
Comments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